厭氧菌檢測儀的正常檢測范圍,就是它在什么條件下能給出準數(shù)、不會報錯。下面把實驗室常用的三種檢測方式——氣體壓力法、熒光法和ATP生物發(fā)光法——分別說明。
一、氣體壓力法
1.原理:把樣品放進密封瓶,厭氧菌生長消耗氧氣、產(chǎn)生CO?或H?,瓶內(nèi)氣壓變化由傳感器記錄。
2.正常范圍:
瓶內(nèi)初始氧氣≤0.1%,可用N?或CO?置換。
溫度35±1℃,低于30℃或高于40℃會延遲生長。
接種量10?—10?CFU/mL;太少無信號,太多氣壓瞬間升高,軟件判為“異常”。
檢測時間一般24—72小時,超過96小時仍未變化視為陰性。
3.注意:瓶塞必須耐壓,漏氣會導致氣壓曲線平直,儀器報“無生長”。
二、熒光法
1.原理:探針只在無氧環(huán)境下發(fā)光,氧濃度越高熒光越弱。
2.正常范圍:
氧濃度0—50 ppm,超過100 ppm熒光信號基線抬高,結(jié)果不可靠。
溫度25—37℃,溫差±2℃內(nèi)讀數(shù)變化<5%。
樣品濁度<100 NTU,太渾會吸光,出現(xiàn)假陰性。
pH 6.5—7.5,偏酸或偏堿都會讓探針猝滅。
3.日常校準:用無氧水(加亞硫酸鈉)做零點,空氣飽和水做100%氧點,每兩周一次。
三、ATP生物發(fā)光法
1.原理:裂解厭氧菌后釋放ATP,與熒光素酶反應產(chǎn)生光,光強和菌量成正比。
2.正常范圍:
菌量10²—10?CFU/mL;低于10²需濃縮,高于10?需稀釋,否則光強超出檢測器線性。
反應溫度22—28℃,試劑盒內(nèi)酶對溫度敏感,超過30℃活性下降一半。
檢測時間10分鐘,延遲會導致ATP降解,數(shù)值偏低。
背景光<100 RLU,實驗室燈光或試管劃痕都會抬高背景,需在暗室操作。
四、干擾因素
1.殘留消毒劑:含氯或季銨鹽會抑制生長,采樣前用無菌水或磷酸鹽緩沖液沖洗。
2.抗生素:若樣品來自治療中的病人,需加入β-內(nèi)酰胺酶或樹脂中和。
3.氣體比例:CO?濃度>20%會抑制某些厭氧菌,需用混合氣(80%N?、10%H?、10%CO?)校準。
五、質(zhì)控做法
每天做陽性對照(已知厭氧菌株)和陰性對照(無菌培養(yǎng)基)。
陽性應在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報警,陰性全程無信號,偏差>±10%即停用并檢修。
氣體壓力法適合長時間培養(yǎng),熒光法適合實時監(jiān)測無氧環(huán)境,ATP法適合快速計數(shù)。三種方法各有檢測上限和下限,只要控制溫度、氧氣、接種量和背景干擾,就能保證結(jié)果在正常范圍內(nèi)。